SKALARWELLEN®
水, 有宇宙血液和生命源泉之称。中国向来推崇“水者天地之包幕, 五行之始焉, 万物之所由生, 元气之津液也。”
易经哲学不但认为“大一生水,即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而且,还辩证地认为,“大一藏于水,” 即天地宇宙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均可包幕、储藏在水中。正是中国悠久的传统哲学, 正确地指导着水的生理功能研究。
汉唐之先贤张仲景、孙思邈和陆羽等都分别在其著述《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和《茶经》中提到, 正确选择和制备调药泡茶所用的水, 对药性和茶味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提到: “水入于经, 其血乃成; 谷入于胃, 脉道乃行, 水之于人不亦重乎?” 此外他还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用一种叫做“甘澜水”的水制药,用以“治奔豚”。而“甘澜水”的做法是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数千遍,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明代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巨著中,一改历代本草修编惯例,推陈出新,立《水部》为百药之首,提出了“水疗”的革命性概念。
李时珍科学地总结了水在自然和人体运行的作用,他提到:“水者坎之象,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化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在这里,他强调饮食的重要性,而且把“饮”置于“食”之前,把“水”置于“谷”之先。“食疗”和“药膳”,已是中外普遍接受的预防和治疗“现代病”,诸如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的“治本”之道,可是却普遍没有重视“水疗”、“水补”和“水为药”的革命性概念。李时珍把水分成天水13种和地水30种。称天水为一,地水为二。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水研究者或水产业,都把精力和财力投放在“地水”上,特别是“矿泉水”。主要理由是“回归自然”和“溶有矿物质”。李时珍却更推崇天水,甚至誉为“药雨”、“神水”。
首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汉代刘熙的《释名》,对于“腊雪”所下的注解是:“雪,洗也。洗除瘴疠虫蝗也。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蠹。”其后李时珍又陈述道:“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病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疸仍小温服之。藏器洗目退赤;煎茶煮粥,解热止渴。
李时珍不但推崇水能驱毒治病、浸种防虫效用的“腊雪”,他还注重各种季节的雨水。他认为“立春雨”能“资始发育万物”、“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之药”;小暑逢壬之间的“梅雨”,可用以“洗疮疥,灭癫痕”;至于立冬后十天到小雪这期间的雨水,他命名为“液雨”,更明确称之为“药雨”,"百虫饮此将伏蛰”。李时珍更主张充分利用各种“节气水”,他认为“立春,清明二节储水,谓之神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丹丸散及药酒。”李时珍转引《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李时珍还主张收集柏叶、昌蒲、非叶和百花草尖上的另一种“天水”:露水,阐述其“阴盛则露凝为霜,霜能杀物,而露能滋物,性随时异也。”他认为甘露能消渴、明目、养容、延年。
李时珍的功能水学说是有其现代科学内涵的,他不但肯定张仲景以机械振扬制造“甘澜水”等功能水方法,还提出了“小儿惊病,慈石炼水饮之”,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磁化水技术。他特别注意“天水”的“节气”和“时辰”。《本草纲目》指出:“时珍曰,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他认为各“天水”中,可能储存宇宙间主导万物复生的信息。推究李时珍的“天水储信息”的学说,还是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大一生水”和“大一藏于水”的辩证思想。
众所周知,生命体具有自主意识、信息交换和遗传的特点。既然现代科学也承认“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信息的关系”自然应该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为此却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大争议。主要是起源于在1988年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刊登了一篇由法国本佛列斯特(Benveniste)医学博士为首,由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和法国13位科学界联名发表的论文。论文报告了将抗体(Anti-IgE)与水混合,在快速振动下被多次高度稀释后,有效地诱发了人嗜碱性细胞的降解作用。此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说,即水可能具有记忆药物生化信息的能力。物理学1973年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教授约瑟夫森(Brian Josephson)也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并在《新科学家》杂志上提出结构化的水可能具有“分子记忆”的论点。琼纳斯博士(W.Jonas)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的主任,他在其1996年出版的著作中明确地指出,药物信息可能通过储存在某特定结构的水中而起到治疗作用。他也总结了许多科学家关于水记忆力的科学假设,包括分子簇水的结构假说、氧-18和氘同位素假说和水耦联振动假说等。
为了验证水具有记忆的论点。更多科学家从各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99年由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士、新西兰等五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进行了“全盲的”实验。实验在四个不同国家的实验室独立进行,而且由一个来自另一国家不参加实验的统计学家来整理实验结果。四个实验的结果基本完全重复,即多次高度振动稀释的组胺水溶液可有效地抑制抗体诱发的人嗜碱性细胞的降解。希瓦茨教授是原耶鲁大学心理中心主任,他在其1999年出版的《活能宇宙》新著中,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结果,明确提出不但大脑有记忆力,心脏也有记忆力,所有的活细胞都有记忆力。这是因为水具有记忆力,DNA及生物大分子晶体具有动态智力天线(Dynamic noetic antenna)的作用。他们通过严格周密的设计,进行了多次重复的实验,充分证明氯化钠-白蛋白的理化特征在水中可通过电通路传递并保存记忆于另一容器中的氯化钠水溶液中,从而改变了氯化钠原来正六面体结晶特征,而成长为具有氯化钠-白蛋白结晶,类似蔽类植物锯齿状的特性。两名德国博士在南韩观测到,当物质被多次稀释到一定程度时,被稀释的颗粒却会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逆向凝集“自组织生长”,甚至长大5-10倍。被测试的物质包括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并且包括生命物质,例如DNA。此研究已在英国《化学信息期刊》发表,因此引起全球科学界的极大震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本佛列斯特博士的实验。极度水稀释效应研究,已愈来愈多地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研究领域被引起重视。
越来越多的报道提示阳离子氢,即质子(H+),或阴离子氢氧根离子(OH-)可以通过“水分子簇线(Water-wire)”来传输。这种水分子簇线可以是头尾相连的水链,也可以是环状或者是三维笼状的、由氢键组成的水分子簇网络。水分子簇线的理论为生物化学解释了“质子泵”的机理。但从电磁学角度分析,质子在水分子簇线中传输势必产生生物电磁效应,这可能为细胞间实现电磁通讯创造了条件。
新泽西理工大学最近在电机与电子工程研究院(IEEE)举办的“系统-人-控制”国际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了水分子簇线(Water-wire)网络与经络关系的新论点。水分子簇线网络的假说,不但可能为李时珍的“水记忆”理论提供现代科学内涵,而且可能为中医药学的精华之一的经络信号转导系统,提供一个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基础。史密斯(C.W.Smith.)博士也提出量子相干理论,研究水与经络的关系。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李时珍理想中的功能水是“腊雪”和“甘露”。如何工业化生产稳定的、能储存各种有益生物频谱的天然“水晶”结构的雪水,以及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储有天地信息的“晨露”。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分子簇水的研究可能为人们开辟了一个方向。
-摘自《科技日报》2004年12月27日第T00版 医药健康
原文《关于分子簇水实验室研究及临床评价报告》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产品科学研究与评价中心 记者 刘侃